我系成功舉辦“媒體融合下的傳播新常态”知識講座
消息來源:系學生會新采部 發布時間:2015-11-06 09:33:25
本網訊 (通訊員黃陳皓雪 萬佳鑫 攝影記者馬超)為加強我系優勢特色專業建設,進一步促進我院轉型發展中心工作。11月5日下午2時,武漢廣播電視台經濟頻道副總監黃勇賢受邀作客我系作“媒體融合下的傳播新常态”專業知識講座。人文系主任任秀霞、副主任姚珺、新聞專業老師張萍、平悅、宋潔及我系新聞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生參加講座。
講座開始,我系主任任秀霞代表系部對黃老師的到來,并給我系學生帶來的專業理論知識、多年的傳媒實踐經驗等“精神食糧”,表示熱烈的歡迎。并寄語在場學子,認真聆聽、帶着問題去學習,帶着問題去研究,不斷挖掘“新鮮的”“創新性”的思維和作品出來,學習更多的知識,不斷提升自己,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本次講座,黃勇賢老師主要圍繞“什麼是媒體融合”、“為什麼要媒體融合”、“媒體融合對傳統媒體的影響”、 “媒體融合下傳播新常态的表現”四點展開。在講到 “什麼是媒體融合”的時候,黃老師解釋到,就是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産生“質變”,形成一種新的媒介形态,如電子雜志、博客新聞等等。他通過舉例“今日頭條”“澎湃新聞”“九派新聞”等,向在場學子詳細介紹了媒體融合。他表示,媒體融合着媒體,媒體融合着實踐。媒體融合已從概念階段過渡到實踐階段,甚至走到了政策層面。
在說到“媒體融合對傳統媒體的影響”時,黃老師表示,紙質媒體的廣告投放量呈斷崖式減少,在講授過程中,黃先生播放了許多視頻資料來輔助同學理解。在說到 “媒體融合下傳播新常态的表現”時,播放了“遠方的包裹”“驚喜連連”等視頻資料,使幹硬嚴肅的講座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同學們也聽得格外認真。黃老師還詳細介紹了經營、技術、平台、機制、人才在傳播新常态下的具體表現。
講座結束後,在場的同學紛紛舉手提問。“20年後,電視、廣播傳播工具是否真的會消失?”“湖北娛樂節目制作水平相較湖南相差甚遠,缺的是人才還是人才培養氛圍?”黃老師也一一作了解答。在回答14級新聞專業陳麗媛同學“如何成為像蔣林一樣的記者?”時,黃老師表示,一個好的新聞工作者的養成,與專業紮實的理論基礎加上勤奮的實踐拼搏以及個人特色優勢的發揮是分不開的。黃老師也對今後想從事媒體行業的學生表達了祝願“希望你們能成為像蔣林一樣優秀的記者”,得到在場同學們的熱烈掌聲。
講座結束後,系部領導老師和嘉賓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