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訪兩創活動調研報告

作者:編輯:來源: 發布時間:2017-03-17點擊次數:

人文系兩訪兩創活動調研報告

根據我系制定的兩訪兩創活動實施方案,本系訪談工作分為二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書面訪談階段(6月3日——6月13日),全系師生填寫《湖北省高校“兩訪兩創”活動訪談教師(學生)情況登記表》,訪談人以此為依據,通過整理被訪談對象填寫的情況登記表,對于情況登記表中比較關注的事項做好記錄,為下一步的深度訪談做好準備。訪談工作的第二階段即深度訪談(6月4日—6月19号),訪談人與訪談對象一一對應,做到全覆蓋、全訪談、全交流,不交叉不遺漏。學院領導範院長深入我系對系領導、全體教師進行訪談,系領導訪談全體教師,我系教師在課餘時間,以班為單位,5個人為一組,集中展開訪談,深入到學生群體當中,與學生展開面對面的交流,在學生群體中反響熱烈。

一、 我系教師重點反映情況

我系現有專任教師21人,班主任10人,教學秘書1人。2011年6月3日至19日,按照學院“兩訪兩創”活動的總體安排和部署,我系展開了院系領導幹部訪談所有教師的訪談活動。6月15日下午,副院長範正群深入對口聯系人文系,訪談我系領導班子成員及系部負責人。範院長深入我系領導辦公室和輔導員工作間,“一對一”訪談了人文系領導班子、專職教師和輔導員等8名師生。範院長與我系領導班子就學院的改革發展、職能部門管理服務、課堂教學、院系領導班子建設等内容進行了訪談;與我系書記楊旭就學院深層次改革、學院黨建工作、創先争優活動、兩訪兩創活動、五好班子建設等内容進行了訪談;與我系主任王文凱就學院基本情況、學校和學院改革、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訪談;與我系師生圍繞學院的辦學條件、師德師風建設、教學與科研工作、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建設及民生、學生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學生工作等内容進行了訪談。

從訪談情況來看,我系教師對學院近幾年的發展成就都表示肯定,都認為學院辦學條件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學院的工作和學習的環境比較和諧,能尊重人才,也在為提升人才素質和水平盡可能創造條件,科研工作逐步啟動,對教學促進的作用比較明顯;教師都敬崗愛業,安心執教,能為人師表;專業建設力度比較大,人才培養質量逐步提高,成果顯著;教師近年來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随着學院的發展也在逐步改善等。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辦學條件

我院辦學條件雖然有了很大改善,但實驗設施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促進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對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間。軟件方面,學術氛圍還不夠濃郁,科研激勵機制有待進一步完善,全部收入以教學為主的收入模式與科研對師資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之間的矛盾還比較突出,教師有後顧之憂,科研的積極性難以調動。

2、人才引進

近年來人才引進的力度盡管較大,但人才引進之後的競争意識不強,引進的人才仍局限于高校畢業的碩士或博士群體,同時對人才的出身過于強調難以不拘一格吸納人才,學院對人才需重新定義,人才引進的思想還有待進一步解放。

3、專業建設

專業建設雖然有了很大進步,但專業内涵挖掘不夠,師生專業素質曆練不夠,專業特色彰顯不夠,缺乏“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難以形成品牌效應。再就是實踐性教學開展條件有限,與業界和市場脫節程度不一;且教學團隊打造不夠,缺乏在統一圈内有小小影響力的帶頭人和業務骨幹。

4、教學質量

在以教學為主的高等教育模式下,學院開展教學型的競賽和比賽等活動太少,聽課制度堅持不夠,難以營造提高教學積極性的氛圍,教師疲于為上課奔命,特别是文科教師,長期繁重的機械性課堂授課使其無精力也無熱情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再者教學對象的時代特點以及價值取向和評判體系都在不斷變化,對教師的教學内容、教學方法挑戰很大,教師繼續學習的機會較少,這些因素都會使授課質量無法充分保障。

5、教師待遇

盡管随着學院的不斷發展教師的待遇有了很大提高,但業餘活動開展太少,教師缺乏創造事業的歸屬感,對學院的感情相對比較淡漠,對學院發展與自身發展的關系相對疏離。再者學院教師身份不一,科貿和知行的教師潛在差異較大,班主任(輔導員)老師也認為學院對他們與授課教師的标準不一。

二、 我系學生重點反映情況

根據“兩訪兩創”活動安排,我系教師在課餘時間,以班為單位,5個人為一組,集中展開訪談,深入到學生群體當中,與學生展開面對面的交流。學生反映的主要問題有:

1、課程設置

我系學生普遍對教師的教學感到滿意,對學校的專業設置感到基本滿意。大部分學生提出建議,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需增加技能性的部分,可以增加室外課程等動手性強、應用性強的課程。

2、師生關系

基本上所有的被訪者都認為班主任和輔導員在自己的學習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程度的監督、引導和幫助的作用,幫助他們逐步的融入大學生活,應對學習、工作或生活中所産生的困擾。絕大多數學生與任課教師的關系則有待進一步加強溝通。

3、團學組織及社團組織

我系學生在訪談中表示,在大學生活中學校團學組織和社團組織多次開展公開活動,豐富了大學生活、活躍了校園氛圍。部分同學親自參加過某些活動,包括學生會、社團、競技比賽等。這些活動或組織需進一步面向更多的學生。

4、就業指導與就業問題

就業問題是絕大多數同學最為關心的問題,他們也意識到當今社會嚴峻的就業形勢,希望多提供就業指導,舉辦就業講座。并希望學校能多提供實習的機會。考研和考證的相關信息,也希望多從學校獲得,他們認為比較權威,更值得信賴。

5、資助與心理咨詢

學生希望資助工作進一步提高透明度,确保公平、公正。被訪學生幾乎都表示自己有這樣那樣的心理困擾,但隻有少數學生尋求專業的心理咨詢,可見心理咨詢的接受程度仍然較低。大多數學生解決心理困擾的方式是自我調節或向人傾訴。很多同學覺得學校開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于他們心理自我調節作用很大。

6、大學生社會責任感

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兩極分化比較嚴重。一部分學生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他們對國家大事、國際形勢及社會熱點問題都有一定程度的關心,自身素質也較高,積極參加志願服務,大學生中頻頻湧現出的見義勇為、拾金不昧等典型人物就是其中的代表;而缺乏社會責任感的大學生也大有人在,他們大多以自我為中心,個人至上,信仰缺失。

三、 對策建議

1、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從政策上和制度上推動教師下工廠、進公司開展業務鍛煉和專題學習調研,提高自身實踐教學經驗,推動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步伐。科研方面需在政策上扶持科研工作,同時為教師開展教科研和承擔課題開拓多方渠道,鼓勵教師參加學術會議和研究年會等,以濃厚學術氛圍,增加信息渠道,建立多方關系,推動教學發展。

2、在人才引進方面,不斷解放思想,認真研究引進政策,吸納業界精英和實踐經驗比較豐富的教師參與學院發展,必要時可不問出身。同時,引入評價機制,增強教師的競争意識,增強教師發展的危機感和緊迫感。

3、在穩定現有招生規模的情況下,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标,關注教育對象的變化與接受水平,大膽革新教學内容,改進教學方法,加強教學内容與社會需求的最大程度結合,發揮專業的現實效應,凝練專業特色,造就品牌專業。同時加強與業界的聯系,積極尋找合作項目創收等。

4、将教學競賽以及公開課等相關賽事常規化,引入獎勵機制,增強教師間的交流,提高教學積極性。同時盡可能常規化安排職工業餘活動,比如書法比賽,卡拉OK唱歌比賽,春遊、球類等體育項目的比賽等,加強本院各部門教職員工的溝通交流,豐富教師的業餘生活,緊密教師與學校的感情維系,以增強教職員工的歸屬感。

5、加強學生管理的規範化,透明化,提高為學生服務的意識。由于社會大環境所緻,學生的實用主義意識和自我意識都非常濃厚,學習專業課,希望獲得一技之長,希望開設應用性強的選修課,最關心自己日後的就業問題,有一定壓力,存在一定的心理困擾。針對以上這些問題,學院應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給學生提供一系列的就業指導,從大一入學到大四畢業,貫徹始終;以《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學習為契機,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輔導員與教師聯絡及教師與學生溝通的長效機制,讓輔導員與教師成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人文系

2011年6月24日

© Copyright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3044am永利集团-www.3044noc.com 版權所有 鄂ICP備1901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