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資料》 十八大修改黨章:科學發展觀被确定為指導思想
《學習資料》 十八大修改黨章:科學發展觀被确定為指導思想
中共十八大14日在北京閉幕。中國共産黨對它的執政綱領——黨章進行了第18次修改,将科學發展觀确定為黨的指導思想。黨章的修改與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國民收入倍增”、“建成小康社會”等目标相比,表面看似抽象,事實上它植根于中國13億民衆的期待,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因而具有深遠的現實指導意義。
11月的北京,陽光明媚,綠意猶存。在莊嚴的人民大會堂裡,中國共産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通過了對黨章的修改,把科學發展觀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起,确定為中國共産黨的指導思想。
黨的章程是一個政黨的“根本大法”,被譽為“黨内憲法”,而其中的指導思想則是這個政黨設立目标、制定政策、指導實踐的思想核心和理論基礎,通俗地講就是政黨執政的靈魂。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随着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這個人口大國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他們比以往更加關注如何進一步提高收入,如何讓藍天更多一些,水更清一些,環境更好一些。
除了物質需求外,中國人也有了更多的精神追求。例如,婦産科大夫徐若作為一個“家有小學生”的年輕媽媽,很關心教育制度能否進一步完善,讓孩子真正快樂成長。
徐若說:“很多家長都希望教育改革。為什麼咱們的孩子的創造力、創新力、集體意識沒有美國孩子強?就是應試教育抹殺孩子的個性。但是什麼對他以後更有意義、更有幫助?是從小的素質教育!是他的合作精神!”
民衆的樸素願望和現實期待恰恰反映了時代的變革。在這樣的新階段新時代,面對多元社會主體的利益訴求,作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産黨通過修改黨章把科學發展觀上升為黨的指導思想,在中國學者蔡志強看來,這不僅是中國共産黨重要的理論創新成果,更體現了它在領導人民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節點上做出的重要戰略部署,是對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鄭重回應。
蔡志強說:“科學發展觀上升為黨的指導思想,是和老百姓的利益息息相關的。我們黨作為執政黨,确實具有權威配給資源的能力,黨的政策能不能适應不同群體的需要,在多大程度上關照到最廣大老百姓的利益,這實際上體現了一個政黨的基本目标。黨執政所要實現的目标,就是人民生活的新期待。”
事實上,科學發展觀自形成以來,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中的作用日益顯現,其科學性、先進性、正确性得以充分印證。而将科學發展觀确立為中國執政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這在新的曆史時期、新的發展階段,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十八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王偉光表示:“中國共産黨是高度重視理論指導、理論創新的黨。一個黨沒有理論指導,缺乏理論創新,就是一個行動盲目的黨,就會引錯方向、帶錯路,就會給事業帶來巨大的損失。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豐富發展了我們黨的指導思想,體現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是新形勢下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
将科學發展觀确定為中國執政黨的指導思想,這不僅關乎13億中國人民的利益,也産生了巨大的外溢效應。作為一個領導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政黨,中國共産黨的思想核心、理論核心和執政理念備受外界關注。西班牙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加利西亞國際研究所主任胡裡奧?裡奧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中國共産黨是中國所經曆全部變革的領導者和推動者,科學發展觀将在相當長的時間指導中國共産黨和中國的發展。
裡奧斯說:“在一般的政治語彙中,‘科學發展觀’可以理解成‘可持續發展’,但實際上它的内容遠比‘可持續發展’豐富得多。可持續發展一般是指在經濟發展中保護環境,但是科學發展觀指的是均衡協調社會發展中的各個方面,比如說強調科學技術發展,強調創新,強調以人為本,強調社會公平,關注環境等等。發展必須關注質量,必須讓全體人民受益,不僅是中國人民,而且是地區甚至全球人民都受益。”
印度尼西亞中文報紙《國際日報》也發表社論說,中國共産黨強調科學發展觀,即在建設目标上,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也要建設“美麗中國”,建設與保護生态相結合,避免發展中環境惡化,這對其他國家也有借鑒意義。
衆望所歸,在十八大通過的中國共産黨章程修正案中,生态文明建設首次被寫入黨章并作出闡述,指出中國共産黨将“堅持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設将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正是對科學發展觀思想的貫徹落實。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對此作出了鄭重承諾:“建設生态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必須把生态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